2021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全行业高度关注,各方围绕相关目标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了目标管理在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作用。因此,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目标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系统改进工作,对引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向、激发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广泛凝聚行业力量、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卫健委在2021年工作基础上,结合年度质量安全报告数据反映的医疗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并指导各国家级质控中心研究制定了本专业2022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各方将继续围绕指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优化改进工作策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目标管理,全面开展以“目标”为切入点的医疗质量安全系统改进工作。
2022年度目标主要包括:

2022年目标是2021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两者均基于当前我国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的突出薄弱环节提出。在2021年10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继续作为2022年目标,其余2项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以保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根据2021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报告数据中体现的突出薄弱环节,今年新增了“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未来,国家卫健委将根据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变化情况和改进目标实现情况,按照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及时修订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导行业有针对性的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
CVC和PICC相关的改进目标细化列入《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护理学专业:
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PIT-2022-12)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感染因素涉及医护人员操作、护理、患者管理等诸多方面,为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近年来改善幅度不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
肾病专业:
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
(PIT-2022-25)
肾性贫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纠正贫血有助于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肾性贫血控制是指根据患者评估情况按照有关临床指南或规范,定期复查血常规并予以透析患者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使患者血红蛋白维持在110g/L 以上。
为了有效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和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都建议使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以减少并发症,增加成功率与安全性。瑞健医信血透管理方案引入理邦Acclarix AX4/AX8 Super系列便携式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配备专用L17-7HQ探头,为血透临床治疗带来更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应用。

瑞健医信血液透析信息管理软件(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02211235号),该软件是我国血液透析领域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二类医疗器械,也是我国首款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透析中心信息化管理软件。
医学离不开严谨的技术,瑞健医信以“专注肾科,用心服务”为宗旨,秉承“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从血液透析临床出发,实现了血液透析中心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储存、传输及处理,使各项业务流程成为数字化运作的信息体系,实现了专科智慧医疗;从而简化和规范透析科室业务、诊疗及管理工作,减少医护人员手工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资料可控制管理水平,降低医疗差错,提升科研教学工作的效果,帮助血透科室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成为血透中心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