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治疗方式,而血透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关注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监测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制定持续的质量改进计划,是患者透析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根据国家及深圳市卫健委相关部署和要求,全面规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推进数字资源的共享,深圳市瑞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配合深圳市卫健委相关部门建设了《深圳市血透质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血透质控系统。

血透质控系统按照深圳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即12361项目)整体规划,基于市级人员健康信息平台,为市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市、区两级血透质控中心,全市各医疗机构血透、腹透科室管理人员搭建一个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血透质控系统可实时动态的监控血液透析中各项过程指标的异常情况,实现血透、腹透相关临床质量指标在线管理;实时动态监管医疗高风险的异常情况,实现医政在线动态管理,从而提高全市血透、腹透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系统还建有知识库管理子系统,为临床医务人员及质量控制中心提供资料管理服务,可发布血透、腹透相关知识及政策法规等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系统规范开展血液透析工作,实现全市同质化管理。

血透质控系统建设中,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因防控需要社会面“暂停”期间,项目组不得不将办公电脑抱回家......在公司的鼎力支持下项目组终得以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保障了系统及时上线并稳定运行。实现了血透质控系统与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单点登录集成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可对56项现场检查指标中的46项检查指标进行监测并预警;对血透中心(室)的异常数据可查看持续改进情况。目前全市已有近50家开展血透的单位接入血透质控系统,并与系统保持相关数据对接工作的持续性和业务协同性;为深圳全市近5万余名透析治疗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与安全保障。

新的时代,随着服务模式的变化,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医院和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深圳市血透质控管理系统在国家质控指标的基础上,为加强透析质量控制,更好地进行透析质量持续改进,市级新增32项指标,为更严格,更全面的掌握深圳市各医疗机构血透患者透析治疗情况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质控指标(共21项) |
序号 | 主要指标 | 序号 | 主要指标 |
1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常规定时检验率 | 12 | 血液透析治疗室消毒合格率 |
2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生化定时检验率 | 13 | 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率 |
3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PTH定时检验完成率 | 14 | 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验完成率 |
4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定时检验完成率 | 15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定时检验完成率 |
5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定时检验完成率 | 1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发病率 |
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定时检验完成率 | 17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发病率 |
7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定时检验完成率 | 18 | 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控制率 |
8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率 | 1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定时检验完成率 |
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 | 20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率 |
10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KD-MBD指标控制率 | 21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长期使用率 |
11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控制率 |
|
|
市级血透指标(新增32项) |
序号 | 主要指标 | 序号 | 主要指标 |
1 | 机构数 | 17 | 登记患者死亡率 |
2 | 核准床位数 | 18 | 维持性患者死亡原因 |
3 | 透析机数 | 19 | 血液透析患者肾脏病原发病诊断构成比 |
4 | 医生人数 | 20 | 透析用水细菌培养检验合格率 |
5 | 护士人数 | 21 | 透析用水内毒素培养检验合格率 |
6 | 床位使用率 | 22 | 透析机透析液细菌培养合格率 |
7 | 透析例次 | 23 | 透析机透析液内毒素检验合格率 |
8 | 登记患者数 | 24 | 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 |
9 | 维持性患者数 | 25 | 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 |
10 | 在透患者数 | 26 |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
11 | 新导入患者数 | 27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住院率 |
12 | 血液透析患者年龄及其构成 | 28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构成比 |
13 |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患病率 | 29 |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
14 |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构成比 | 30 | 血液透析患者退出血液透析治疗原因构成 |
15 | 血液透析患者传染病诊断构成 | 31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血管通路构成比 |
16 | 维持性患者死亡率 | 32 | 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染病阴性转阳患者数 |
建立全市统一的血液透析质控平台实现血液透析治疗质控数据实时上报和监控,充分发挥智慧质控平台数据整合、功能分析等作用,促进医疗机构血透中心(室)持续改进,对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深圳市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Tips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医疗质量管理,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方法。国家卫健委自2009年起在全国开展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了“单病种质量监测平台”,持续监测单病种质控指标并发布质控结果,对提升医疗质量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并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2021及2022年,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连续两年被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有几方面原因:第一,血管内导管是有创操作,感染几率高。例如穿刺的部位、维护的过程,还有很多患者带着导管回家,护理过程比较长,感染风险更高。第二,近年来血管内导管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接受相关诊疗措施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如肿瘤化疗、肾病透析等,在为患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感染风险。